在了解自己的情緒時我們經常會提到自我覺察,但除了覺察自己的情緒外,身體或大腦都會發出不同的訊號提醒自己在不同的狀態,你知道嗎?

 

外部覺察—當身體接收到外界刺激後身體產生的感覺,例如聞到噁臭的垃圾我們會躲開,碰到熱的東西我們會縮手。反之,當我們遇到吸引的事情時會願意停留多一會兒,例如看自己喜歡的電影,品嚐美食等。

 

內部覺察—指對事情的內在感受,例如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時會感到喜悅,面對不想面對的事情時會感到厭惡或憤怒,或出現更深層次的感受,例如哀傷、恐懼、悔恨等。

 

中間覺察—指由個人成長經歷與社會化過程中所組成的思考模式,指社會及個人的價值觀及期望。例如社會塑造男性剛毅不屈的價值觀「男人流血不流淚」等。中間覺察一般是很難把握,因此我們可能會被自己固有的想法局限,也會因為逃避痛苦經驗而無法覺察自己的想法。

 

中間覺察領域也是我們日常判斷事情的基準,當中存在許多的自動化思考模式,以應付我們每天接收的成千上萬條訊息。例如小明會追求做一個好學生,所以小明會以勤力,上進的信念生活,相反小明同時也會忽略自己的休息,玩樂需求,在過程中小明可能會因為成績品行優異取得成就感,也可能會因為缺少同儕陪伴缺少歸屬感。

 

 

 

 

留言版

 
 

 

 


版權所有 © 2017 澳門愛羣 │ 不得轉載